苏超热度分析报告:超九成观众非常看好“苏超”长期发展

体育 (2) 2025-07-26 01:49:33

北京时间7月25日,根据《苏报融媒引力播新闻》报道,近期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对苏州队主场的江苏城市足球联赛2233位现场观众进行问卷调研,融合相关部门数据,形成了一份“绿茵场外的‘苏超热’:城市荣誉驱动下的文旅体商融合与全域消费提振分析报告”。该分析报告指出:超九成观众表示非常看好“苏超”长期发展。

苏超热度分析报告:超九成观众非常看好“苏超”长期发展 (http://www.armanice.com/) 体育 第1张

网感十足的传播,拉满城市荣誉感

此次问卷调研重点设置了“赛事热度与观赛体验”若干调查项,结果显示“苏超热”三大“出圈”效应:多维传播矩阵点燃全网热度;赛事凝聚全民城市荣誉感;高满意度彰显赛事品质。

首先是“苏超”赛事创新传播矩阵,实现了“官方推介和民间创作”的全方位传播,形成“出圈”效应。6月29日,苏州队主场与扬州队的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在昆山奥体中心激情上演, 累计吸引43617名观众 ,刷新了当时“苏超”单场观众人数纪录。截至7月22日,“苏州4比0横扫镇江”“苏州前七轮全进球集锦”等话题上榜微博热搜。

其次,“苏超”以“全民参与+城市荣誉”为理念,在培育足球文化,引导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推进了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归属感强化。现场调研显示,“草根属性强,顺应民众需求”“各地较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十三太保’城市荣誉感”“亲民的票价和高性价比的观赛体验”是观众认为“苏超”火爆的主因。 65.7%的观众选择“支持家乡队”

第三是赛事本身的高品质。从受访观众对苏州赛区赛事各要素的体验评价看,交通便利性、场馆设施与环境、赛事组织与秩序维护、现场氛围、票务服务、安全保障、配套服务、赛事融合的苏州元素8个方面满意率均超90%。

“苏超”综合影响力已广泛显现

现场调研显示,59.2%的观众使用过苏州针对“苏超”联赛推出“持观赛票根享景区免费”的优惠政策,58.4%使用过“江苏市民凭本人身份证、居住证免费游周庄、半价看演出”,46.9%使用过“凭观赛票根在商业综合体部分店铺消费享受购物优惠”,40.4%使用过“客场城市来苏市民,凭本人身份证等有效信息享受酒店优惠”,仅4.7%的观众表示“未使用过且不了解优惠信息”。

“苏超”爆火对城市文化体育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75.4%的观众认为“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71.7%认为“推广足球文化,扩大大众体育参与”,51.1%认为“塑造城市品牌,提升特色形象”,37.0%认为“促进城市间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区域协作”;对经济民生方面,82.3%的观众认为“拉动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增长”,75.6%认为“吸引外地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53.2%认为“带动周边商品销售”,38.2%认为“提升城市商业品牌价值和招商吸引力”;对市民群众的带动作用方面,86.9%的观众认为“激发运动兴趣,增加体育锻炼”,42.9%认为“参与业余竞技类运动”,42.2%认为“关注青少年体育”,34.8%认为“提升体育赛事关注度”。

观众建议:继续多渠道凸显苏州品牌

参与调查的观众提出了关于“苏超”和苏州长期发展的诸多良性建议,主要有:一是塑城市品牌强运营矩阵;二是融文旅体商创消费生态;三是兴体育文化筑健康之城。

现场调研显示,为维持“苏超”近期热度,74.7%的观众认为需“多渠道宣传加大深层文化挖掘”,36.1%认为需“提升观赛食宿交通服务水平”,22.4%认为需“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深度应用”。为保持“苏超”远期发展,71.6%的观众认为需“持续深耕‘苏超’品牌,丰富赛事衍生活动,建立苏超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底蕴”,35.8%认为需“在市场化上寻求突破,共建品牌,打造更好的IP,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超半成观众均认为需“提升赛事竞技水平与观赏性”;在反哺本地足球青年训练方面,64.9%的观众认为需推进“中小学‘梯队合作计划’”。

结合此次现场调研,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和苏州市数字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建议,继续打造“内容+互动”传播矩阵,增加“苏超”话题讨论度和热点营销,将苏州园林、古镇等优秀文化元素融入赛事传播体系,保持文旅体商创消费生态融合态势,紧跟赛事热度,持续开发迭代“苏超”周边衍生品,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的文旅品牌效应,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消费场景,为健康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注:受访观众中,男性占58.4%,女性占41.6%。分年龄看,18岁以下占6.5%,18-30岁占27.7%,31-45岁占51.9%,46-60岁占11.9%,60岁以上占2.0%。分来源地看,苏州占50.2%,省内外市占45.7%,省外占4.1%。分职业看,学生占17.8%,企业职工占39.7%,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15.8%,个体工商户占10.1%,自由职业者占11.7%,退休人员占3.7%,其他占1.2%。)

THE END